在bet36体育官,活跃着一支由老教师组成的教师教学发展“行知驿站”指导专家队伍,他们退休之后仍一如既往,为培养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做着繁杂而细微的工作,成为我校“关心下一代” 工作的坚实力量。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双鬓,同时,也赋予他们智慧的双眸和丰富的经验,站长陈保香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他的工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老骥伏枥甘为青年教师的人梯
陈保香同志退休前,是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退休后,一直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担任学校关工委委员、关工委常务委员、计算机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现任校关工委和教务处共同建立的青年教师教学发展“行知驿站”站长。
他常说,学校的未来属于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永恒事业,作为一个在学校从教近40年的老教师,责无旁贷应该做好这项工作,他决心尽己所能帮助青年教师,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事业中汲取经验、少走弯路,在取长补短中获得更快的进步。为此,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通过积极组织老教授、老专家接待青年教师来访、座谈交流、下班听课等多种途径,努力倾听广大新教师的诉求,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除心理压力,指导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他还坚持每年参与由工会、人事处、关工委共同组织的新教师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开展“学陶师陶”活动。并经常给青年教师就备课、上课、辅导学生、作业批改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
陈保香老师认为,上好一堂课,教学理念非常重要,是学生跟着教师走,还是学生自我理解,决定了老师如何备课。青年博士小杨是物联网安全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科研成果丰硕;站上讲台,他对着自己制作精美的课件侃侃而谈,听课的陈保香夸赞了他,但同时又委婉地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课堂是展示教师自己重要,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要?”而一直以来,小杨上课时眼神总是专注于计算机屏幕,迫切想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师生互动、课堂情绪调动。“自己明白只能说明学问深,能让学生明白才是好老师。”陈保香告诉小杨。那堂课后,小杨找到陈保香求教,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新的理解,并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随后的第二堂课风格焕然一新,深受学生欢迎。为帮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陈保香还主动提供本人多年积累的经验体会和有关教育理论资料,供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参考,助力他们全面成长。
精心筹划构建传帮带工作机制
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如何使他们在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及科研方面迅速成长起来,变得十分重要。在校关工委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陈保香与“行知驿站”全体老专家一起,积极探索构建以“结对培养”为主要形式的“传帮带”工作机制,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在构建和实施“传帮带”工作过程中,他密切配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助举办专题教学沙龙,交流“如何上好一节课”;认真组织“行知驿站”老专家率先与近两年进校的新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并明确职责,根据结对的青年教师实际状况,从理论到实践给予具体指导,帮助提高执教能力。为把“结对培养”落到实处,他坚持每学期都要召开“行知驿站”会议,和老专家们共同分析研讨;同时还分工老专家跟踪课堂教学听课和联系学院的任务,以逐步形成“校、院、系”三级网络,推进“传帮带”工作的正常运作,确保实际成效。
许多被结对的青年教师对“行知驿站”开展“传帮带”活动感触颇深。他们说,老教授们甘当人梯、甘做铺路石,在帮扶中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年轻人,尤其是通过传帮带,为我们和老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说课、评课构建了平台,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到老教师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应变经验。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年轻教师更应全力把握机遇,努力提高自己。
在陈保香同志的率领和全体老教授共同努力下,“行知驿站”成立近五年多来,在配合学校帮助打造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初显成效。《bet36体育官报》、《航标灯》网站、《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江苏教育》等新闻媒体都作了相关报道,在校内外产生良好影响。
润物无声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
在做好“行知驿站”工作的同时,陈保香还积极参加“大学生成长驿站”活动,作为“驿站”指导老师的他,始终把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放在心中,因为他深知,大学是人生旅途中极为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走得如何,将对大学生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他每一次都热忱接待来访学生,推心置腹的与他们亲切交谈,。当有的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课堂效果差的情况时,他结合自身经历,一方面耐心指导学生应该如何认真听好课的方法,同时又把学生反映的问题详细的记录下来,及时转达给学院,帮助有关老师提升课堂效果,他情真意切的话语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使同学非常感动。
此外,他还积极配合学院做好二级关工委工作,先后为电信、材料、计算机、经管学院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开设“诚信感恩”“师德师风”等各类讲座,受到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好评。为此,多次被评为学校和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