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服务育人 弘扬蚕桑文化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生物技术学院推进关工委常态化建设的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营造关工委工作的良好环境
生物技术学院成立伊始,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所院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发挥所院老教师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作用,贯彻落实关工委建设工作常态化的要求,研究决定成立生物技术学院关工委,配齐配好关工委组织。
所院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建设,关工委主任由党委常务副书记胡爱祥同志挂帅,由原全国人大代表、博士生导师潘一乐研究员和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王俊同志任副主任,特邀李奕仁研究员、潘一乐研究员和叶夏裕研究员担任指导专家,院团委书记钱平任秘书长,负责关工委日常工作。
所院党委把关工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学院的常规工作议程,除党政办公会讨论外,每学期召开关工委专题会议,制定了年度计划与总结制度,划拨了关工委工作专项资金,设立了关工委办公室,提供了必备的办公设施,落实了人员分工和部门职责,营造了关工委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言传身教,突出服务,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所院关工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空优势,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以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贫困学生、“问题”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活动,关爱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学业发展、个人成长,对青年教师和大学生进行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引导青年人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
(1)德育与专业教育。所院关工委配合校关工委邀请了“时代楷模”赵亚夫研究员,在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沈贻森、潘一乐研究员等陪同下,与所院青年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赵亚夫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学习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为农民着想,无私奉献,“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体会和感受。交流会上,青年教师发言踊跃,一致表示要学习赵亚夫老师立志为农民服务的思想,一生为农民做实事,不讲金钱、不为名利、无私奉献,力争在科研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之后,赵亚夫还对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专场报告会,鼓励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知识,勇于创新实践。
(2)思想政治教育。所院关工委邀请校关工委副主任、原校纪委书记夏纪林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允柱教授、校党委宣传部刘清生部长等老师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进行认真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邀请沈贻森主任跟学生入党考察对象谈话,邀请李奕仁研究员跟学生干部谈心,等等,老同志面对面地跟青年学生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通过鲜活的案例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
(3)指导教学工作。所院关工委邀请潘一乐研究员跟青年教师座谈教学工作,他退休后仍然热心所院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校聘教学督导组专家,经常利用听课、座谈会等机会,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青年教师站稳三尺讲台的成长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对授课技巧、毕业设计、教学资料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指导蚕桑文化研究。所院关工委邀请叶夏裕研究员、公管学院李英姿博士辅导大学生蚕桑文化研习社的同学们开展蚕桑文化经典著作的研读,跟辅导员班主任一道走进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成长中的问题,给以解答、指导、引导,指明前进方向,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5)关心困难学生。所院关工委邀请潘一乐等老同志参加给贫困学生发被子、送温暖等活动,引导学生励志感恩,勉励家庭困难学生和在场的学生干部学好专业知识,增长才干,毕业后报效祖国。
(6)参与招生工作。所院关工委邀请潘一乐等老教授出席江科大“七彩大学”夏令营结业典礼,高度评价了此次夏令营活动,这是我校与优质生源基地加强联系的一次创新,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舞台,也搭建了中学与高校交流的平台。潘教授还跟大家分享了个人的成长经历,勉励青年学子从挑战中学习、从磨练中成长,以坚毅精神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三、弘扬蚕桑文化,建设校外辅导站,开展社区服务
蚕桑是学校三大办学特色之一。加强蚕桑文化研究是学校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做强蚕桑、做大生物”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扩大蚕研所自身影响力,争取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发展需要;是增强生物专业学生归属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所院关工委利用好校内外专家学者和蚕业研究所老同志两大资源,弘扬蚕桑文化,开展社区服务。基于此,所院关工委多渠道利用行业专业人力资源,创建校外辅导站,让学生了解国情,体验民情,服务社会,锻炼个人。至今,保持长期联系的校外辅导站有2个,每年有80多人次参加。
(1)与高端人物对话,领会蚕桑文化。前不久,十届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舒惠国来校参加蚕桑文化座谈会,我院学生代表分别谈了自己学习舒老著作的学习心得。舒惠国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学生:生活处处皆学习,人生在世就是要学习、要思考,要学以致用。校党委王济干书记在会上对同学们提出要求,希望学生把学习目的定义为建构一种思路和框架,去研究学习,并带头示范。学生参加这样的大场面活动,有助于他们宣传蚕桑文化,端正专业学习态度,增强专业认同感和学院归属感。
(2)弘扬蚕桑文化,蚕桑科普走进小学课堂。养蚕实践是现在很多小学要求的课外实践活动,许多小学生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蚕有时候为什么不吃桑叶?蚕吃的桑叶是嫩的好还是老的好?蚕的嘴巴为什么会吐水?蚕为什么会结出不同颜色的茧子?蚕为什么吃了带水的叶子就会生病?等等。我院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学院专业优势,在关工委潘一乐教授、叶夏裕教授等的指导下,将蚕桑科普带进小学课堂,以生动的PPT和实物展示的形式带领小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蚕桑的用途和蚕桑悠久的文化,领学生开阔视野,畅想未来。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蚕桑科普教育,从而培养广大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立志为中华民族崛起、富强发奋读书,立志为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
(3)创建校外辅导站,开展社区服务。2009年起持续帮扶残疾女孩蓉蓉,制定特殊课表,每天辅导其学业;与镇江启明星幼儿园建立残障儿童长期关爱帮扶关系,每月到启明星幼儿园与残障儿童开展爱心活动;在镇江江滨医院建立义务服务小分队,为病人特别是一些老年病人就医时提供指引等志愿服务;志愿者在镇江博物馆和赛珍珠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宣传镇江历史文化,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四、积极创建“四型”,从严自身建设,强化宣传报道
重视关工委成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突出服务,统筹推进“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的“四型”关工委建设。
(1)关工委工作建章立制。建立了关工委学习制度,积极学习校关工委的相关文件,根据所院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院关工委工作;建立汇报制度,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总结、研究、安排工作。
(2)重视关工委工作的宣传报道。2015年度,校航标灯共发表通讯稿5篇。校外辅导站的工作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5年市级以上的媒体报道共18篇,其中国家级4篇,省级8篇。
五、全方位参与指导和督查我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在所院关工委的积极策划下,充分发挥蚕研所老同志的专业特长,在我院实施的全程导师制、大学生创新计划、本科生毕业论文和“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工作中全方位参与指导和督查我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1)全程导师制。全程导师制是我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平台。我院充分利用院所融合带来的优越师资条件,制定了本科生全程导师的管理制度。大一新生入学后,学院即为每位同学配备专业导师,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和专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为学生成长提供导向和指导服务。目前,我院大一至大三411名本科生和78名导师之间对接成功,希望给学生最人性化的关怀和最具人文特色的教育培养模式。所院一批资深研究员纷纷把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和经验无私地给了本科生,如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关工委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郭锡杰研究员担任2名2014级学生和1名2015级新生的导师,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耐心交谈,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提高了对专业的认识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新生转型教育获得实效。
(2)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我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中级平台。两者均是依靠本科生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自主选题、独立实施、信息处理和撰写总结报等工作。严格遵循"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潘一乐研究员、叶夏裕研究员等老同志多年来一直参加我院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督查工作,如大学生创新计划的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及文档资料抽查等等工作,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3)“挑战杯”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我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高级平台。"挑战杯"是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前不久我院选送作品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获得二等奖,该项目在本科生创新计划立项、中期考核及结题验收时均得到潘一乐、叶夏裕、李奕仁等老同志的指导和关心,提出的改进意见提高了作品质量。
关工委老同志全方位参与指导和督查我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是我校首次创新实践的新成果,充分发挥了老同志政治成熟、信念坚定、经验丰富、专业特长等优势,帮助青年学生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强化行为规范、提升品性道德、增强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发挥老同志专业特长的余热,与青年学生一起研讨科学问题,增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总之,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与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蚕研所生技院关工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比如蚕研所退休教师不少,但由于身体原因,有条件参加工作的较少,需要进一步拓展外部资源;制度建设和自主学习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对照“五好”关工委的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关工委在青年教师成长、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为所院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