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书教授与大学生谈成长成才

 

朱德书教授与大学生谈成长成才

 

编者按:

朱德书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到校任教,以“热能工程”为主要方向领域,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曾担任硕士生导师、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前后,应校领导聘请,历任多届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和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这是朱德书教授奔流不息的退休生活的写照。他时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才,不歇地跟踪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思想的研讨,为学校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部分学院领导之邀,他为青年教师和同学们开设的讲座及座谈就有50多次,将自己毕生的做人和治学的经验及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教师和同学们。这些付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得到了相当热烈的反响。

应校关工委之请,朱德书教授将近年来的部分讲座及座谈记录整理成文,分别印成两册单行本。这一册是关于学生的。我们相信,这些承载着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闪烁着深切的关怀和人文精神的文献,能够为学校一代代青年学子健康地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指导、激励和帮助。

 

 

把握机遇——与大学生谈成才

朱德书

人生旅途中确有机遇问题。人们都意识到机遇的重要,但不理解为何一些人运气好,一些人运气不好。人类文明探索的原动力就是力求理解影响命运的因素以及寻找改变命运的方法。20世纪享誉中外的我国已故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三种因素:第一是天才,第二是努力,第三是命。”“天才”是指人内在的智力因素,是因人而异的,不承认人的智力差别不是唯物主义。但人的后天努力、勤奋也是成功道路上十分重要的因素,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很多。冯先生讲的“命”是一个人遭遇的社会大环境。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及限定条件是个人无法改变的。自人类有了文化以后,就不断探求去创造、抓住机遇,改变自己命运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途径。我非常欣赏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含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承认有机遇是唯物的观点,但要意识到机遇是偶然的,而偏爱谁又是必然的,这就是哲学中的命题:必然中的偶然。

每年适逢秋高气爽的金色九月,全国将有百万充满青春活力的莘莘学子,抱着理想,记着亲人嘱托,来到被誉为知识殿堂、社会之光的高等学府,期盼度过美好的四年大学学生生涯,渴望成才。世上成才、成功是相对的。能成就大事业、当大官或亿万富翁的永远是少数人,即使社会最进步、最发达时也不能人人都成为名人大家。对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你的特长与优势,把自己爱好的事业做好就是人才。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是人生一大享受。自己努力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成功。成才与成功缘有道,你也能做到。求学深造是你成才的养成阶段,学校为你创造了一定的外部条件,其关键要你主动去适应,利用好这些条件。据我多年在高校任教的经验,各人对“如何把握好机遇”的思想准备、认识深度与广度有相当大的层次差异。但有一点是共识:成才、成功决不是听听讲座,看一些名家名人的历程就能实现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一个人是不可能通过读《如何写小说》就能成为作家的。”言外之意要力行,要感悟,要有悟性。通常人们都会感动、感触,但要升华到感悟,就必须要认真思考。智者与愚者的差别就这么一步。对于如何才能把握机遇这个课题也不可能说得非常具体,学业的成才、事业的成功也不可能被归结于几个简单的要点。根据我在高校多年任教,迎、送一批批学子的体会,谈几个共性问题与各位作一次交流,全属个人偏见,供各位思考。

     一、自信

一个人不论生活或事业都要有自信,它既是你生活的动力,也是你从事事业的力量源泉与点燃梦想的火种,因追逐梦想而燃烧激情才能产生真正的、持久的自信。凭我观察自信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自我的评价与定位;二是外部因素。

首先,自我评价与定位,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既不能盲目自大,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丧气自卑。各位历经12年的寒窗,是在严格的高考制度下跨进高等学府大门的,这就表明你已具备深造的基础与素质。但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况且未来要为社会做大事,要成为未来某一领域有影响的人,就必须要深造打好基础。一个人要想上,先要向下打牢根基。如今这个年代,需用实才说话。规则也会越来越公平,竞争愈来愈残酷。不靠人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虽然比较辛苦,但能赢得别人尊重和内心的安稳。你一定要明白,一个人若不想过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须有能让自己抬头挺胸的资本。在大学四年里,竞争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眼界见识、分析与判断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文体特长、社交能力及组织才干等等。等待你的未来是剧烈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的竞争首当其冲。在这样的氛围中,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找好定位,调适好心态,建立自信,从容面对新生活,过好入学后的心理关。

其次,外因是重要条件,外因的范围很广,大到社会、校园,小到班级、宿舍,它们将有形无形地影响到你们。大环境我们难以触及与改变,不去探究。江科大虽非重点大学,但通过了教育部对本科教育水平的评估,成绩优秀,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定位及条件还是充分肯定的。但也不是处处满意,还需与时俱进,走向完善。至于班级、宿舍是大家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尽管有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老师苦口婆心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靠大家。我们今生有缘来相聚,没有理由不去积极营造属于大家的小天地,相互包容,和谐相处,形成有朝气、积极向上的集体。大学是读书之所,也是交友之地。幸福人生不是取决于金钱财富,而取决于社会关系。快乐有人分享你会更快乐;悲伤有人分担,你不会太悲伤。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自己首先就要对别人好一点。遇事能让则让,有难可帮就帮。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里需要指出,班委会、团支部、党员同志要敢担当,有作为,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好,这不仅仅有助于集体,也锻炼了自己。

总之,一个人即使各方面并非十分优秀,但只要热爱生活、充满自信,你一定会逐步成熟,取得进步。很多时候埋没自己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尤其当你紧张、焦虑或只看到别人的优点而看不清自己的优势与追求,就会产生迷茫与不自信。纵观社会众生,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发挥你的长处,你就是人才;把你该做的事做实、做好就是成功。大学四年,有的同学从充满激情,随着岁月流逝,一再滑坡。究其原因并非“智商”,而是“情商”出了问题。望江科大学子决不受外界的干扰,独立思考,大声说出内心深处的梦想,用自信去奏响你们人生的每一篇乐章。

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

二、珍惜

正当你青春年华之际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应当说是同代人的佼佼者,不论是亲人还是社会大众都会对你刮目相看。过了若干年后,回首当年能考上大学是你人生的一大转折。人生有得有失,人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准备失去什么,失去本身就是得到。人既不要因得到而满足,也不因失去而惋惜。人一生就是时间的消费,我们唯一拥有的财富是一生的时间。时间最公平,每人一天都24小时。时间最易得,但也最不为人所珍惜。每个人在时间消费过程中,要逐步学会对人、对事的判别,对其进行“取、舍”,只有学会善于“取、舍”,才能有效达到你所追求的目标。

你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学阶段十分明确就是要考上大学。而现在已经坐在大学的教室里了,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一些同学还是十分明确的,他们将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入学时的激情,计划周密地度过大学生活每一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一些不全面、甚至误导的信息,逐然产生说不清的迷惘。什么专业前途、就业岗位、生活待遇以及个人情感等问题,由这些干扰使人感到困惑、徘徊。这些情况出现不足为奇,因为大家是具备积极思维的年轻人,还处于人生“志于学”期间,尚未跨入“而立”、“不惑”之年嘛,况且各位所处地位、环境,难以全面、确切地了解信息。就以你选择的专业来说,专业的好坏是相对的、辩证的。今天你认为的好专业不等于永远都是好专业。不要用利益的标准来衡量,而要问自己的兴趣。兴趣的标准更稳定,利益的标准不长久。任何专业只要你学得足够好,不愁得不到别人不曾得到的东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专业分工更为精细,但专业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种专业都是解释世界的方式,广泛涉猎你会更具智慧。在平凡生活中,一时看不清目标,对于常人而言在所难免,我也是你们这个年龄段过来的,也有这种经历。但是路走到今天,回首往事我对你们的前途十分看好。换位站在你们的角度来看,暂时看不清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积极思索?回答是必须想方设法与多方沟通(院领导、专业领导及教师,甚至校领导),走出困境,坚信科学信仰的必然规律。相信充满朝气、勤奋求学是不会耽误你们的。信奉英国哲学家费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据我多年观察,“无知也是一种力量”,更可怕的是一些人把无知当作资本津津乐道。这两种力量在一个人的思维交锋中看哪个占上风,那他的行为方式就要受其影响。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是存在的,不读书也发横财是有的。但个案不能说明问题,普遍现象才有说服力。稍懂常识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钱衡量,知识作用也不可忽视。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关键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钱”这一个标准。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知识决定一个人的气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价值观……,这些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知识熏陶的结果,而非金钱交换的产物。人类的文明史可鉴,在未知与已知的交界处,正是考验你的水平、判断力的时候,人才也往往出自这里。学会积极深入思考,智慧、修养与境界必然会提升一步。纵观社会,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与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人生奋斗的终点,岂不知上大学只是你精彩人生的开始,是实现自己追求目标的准阶段。在大学生活里要更加上紧发条,更加紧张,使自己更加成熟地思考人生,以更主动、从容的姿态迎接未来。

四年的大学生活与高中最大的区别是自由多了,看似平静轻松不少,因此挥霍自由的人也很多。面对难得的自由要利用好其难度系数大的是要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律能力。要抵制各种难以分辨的诱惑,这就需要你的勇气与付出代价,否则你做了多少,就得承担多少。人生路上绝非一马平川,你们的未来将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剧烈的人才竞争,谁早明白谁就主动。人生在世,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并非无缘得到,而是看自己在各个年龄段对时光的珍惜与把握。不同的年龄段,含金量是不同的。大家是文化人,要讲效率、成功率。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我们常说的。父母亲人对各位的期望以及付出的辛劳,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良知与深感。可有多少学生能理解“天下教师心”。教师与你们无直接经济关系,无名誉与地位的瓜葛,师生乃朋友也。可老师为什么要对你们苦口婆心呢?一是社会责任,二是过来人。你们能造就是我们的欣慰;你们糊涂,我们将自责和可惜。你们之所以有今天,是你们以前的选择与努力,而你们今天的抉择也将决定你们的今后。要想提升幸福指数就必须先付出。付出,有时是痛苦的,但成功常常是痛苦的产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是有就没有资格挑剔食物的质量。

三、奋进

入学后,如何适应大学的教学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仍沿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模式。以前是学习高手,考试能人,现在大学里也照样按老方法办就行了。听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而已,只不过作业不像已往题海战术,明显感到轻松不少。你们大都是从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不仅你们本人,家长乃至社会各界都不甚满意。可对于这种国家大事你我都无能为力改变,能改变的是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你要鼓起勇气,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打破陈式,积极质疑,从原有的体制下解放出来,活跃独立思维能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否则,你仍将自己养成为“考试机器”,不去深、广读书,靠标准答案来应付各种测试,尽管有时成绩不错,但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对你的挑战。由于压力不大,一部分同学就将四年大学生活当成休养院了。

入学后,在各种教学环节中通常有两个惯性:一是学习依赖性,习惯跟着考试感觉走。二是思维依赖性:习惯照着做,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带着做,不习惯自己主动去做;习惯在条件齐备下去做,不习惯自己创造条件去做。这些长期养成的习惯拖延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到了大四才有所感悟,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有这种思维习惯,这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模式的需求。长期的应试教育,考试训练,使不少同学难以由读书型向研究型过渡,不少优秀生就止步于此,难以有所拓展与创新。在校期间不要求学生有学科原创型的创新,而在于在思维与能力上有创意,这样你在未来大千世界的舞台上必能发挥你的潜能。在网上曾看到对大学生活的精辟总结:“上大学的过程是从不知道到知道再到不知道的过程。一开始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逐渐才知道自己不知道;后来又不知道自己知道,再后来才能知道自己知道;到最后是以为都知道,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不知道。”真正的“知道”与“不知道”是源于自己不断在前进过程中审视自己得到的感悟。总之,入学后就要自觉地感悟到角色的转换,尽快地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与要求。

在校四年要修炼的归纳为二点:一学做人,二学本事。

做人是炼修养之道,立身之本。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尊重人团结人;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心中要有他人;善于与人相处与交流,善于向他人学习,能集众人之所长,这样你在学业、事业上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多。

学本事是为你未来事业所必需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众多名人名家的经典表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集世界顶级教育专家将人们美好成才之梦归纳总结了四条标准即四个学会(16个字):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曾任美哈佛大学校长谈到对大学本科生的要求时提出过三条:一要有自学能力;二要有自我控制与批判能力;三要有自我表现及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四年的修炼你一定会充满自信,成为有思想、有潜力的快乐毕业生。

在大学四年本科教学中有将近80%的是课堂教育。开设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等课程,其中基础理论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社会需求及就业各专业都设置了若干方向,但专业课仅占总学时的15%20%。由此可见,在教学计划制订中着重于基础,便于走向社会有拓展的空间与潜力。面对日常的课程同学们总会疑惑学这些课程有什么用?要解答这些问题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如外语、计算机(非专业类)主要是工具类课程,其能力高低非常直观地为用人单位所接受,由此大家比较重视,也是各校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即窗口工程)。至于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是你未来从事事业的入门知识,这些学科的知识点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入学后的高等数学是理工科类的重头课程。所学的微积分是集初等数学之大成,将自然科学高度概括,是探索自然规律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数学的发展与各学科的发展相辅相成,引导人们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深入地剖析自然规律。又如大学物理也是入学后的重课之一,它的学习过程是在有限时间内将前人探索的科学成果与规律展示给你,使人领略伟人的思维与创新。牛顿在大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心提出了几十个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为了解析这些问题他发展了微积分作为基础,进而推导出牛顿力学三大定律。这些一代代科学大师,投入毕生的精力而导出的规律,我们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就了解和掌握了,你不觉得很值吗!自然科学是阶梯式的,在你探索自然规律的道路上,要学会并善于找到前人的肩膀。凡后起之秀总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占领更高的领地。

在学习深造的历程中,知识点的掌握固然重要,而更重要并且在你一生中发挥潜能的是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它们决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养成的。大学生活本身就是从确定性思维到批判性思维,从随流从众到内心醒悟的转变过程。愿江科大学子在成长道路上不怕失败,不拒改变,无所畏惧,披荆斩棘前进,努力成就你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毕业前夕面对人才的招聘,就要凭你积累的实力,pass甩出,方能找到你满意的岗位。

人们常说:各位毕业离校就成学校的名片;

四年成绩大卡就是你走上理想岗位的入门证;

实力、水平就是你在事业上的通行证。

期盼大家进入大学,把握机遇,积极主动自我调适:

心理上:找准角色定位,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学习上:自觉主动,提升高效的自学能力;

生活上:学会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际交往上:掌握交往技巧,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记住:机遇是条件,智慧体魄是基础,勤奋进取是动力,素质品德是保证。

赠言:贵在自觉,难在坚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共勉之!

 

如何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朱德书

攻读大学本科学业三年多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我在高校任教多年感悟深刻的有两条:一是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并非难事,而难度系数大的是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及自律能力。这三个“自”往往就决定了各自的水平与层次。二是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作为你进入社会的入门知识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你潜在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等是你终身受益的。四年本科教学中的重头戏毕业论文与设计就是提升你的潜能的最后一个平台。

凭我在高校带过多届本科毕业设计谈一些认知与感悟,个人之见仅供各位学子参考。

一、定位:综合训练、能力培养

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尚未完全转变为学校教育过程之外的认识过程,对大多数学子而言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向学习直接经验为主的过渡过程。作为在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不仅在时间、空间上提供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在教师精力与经费上都有较大的投入与保障。各高校从计划制定到管理都十分重视,也是对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其权重引人注目的指标。

本科毕业论文与设计定位:综合训练、能力培养。自然对你们的综合能力培养是在校期间全体老师员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的,而毕业设计过程中着重于通过专业知识对学科领域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分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与提炼自己对技术问题的剖析与辨识,过程中培养自己相互协作、自主查阅资料以及书面文字、口头表达的能力。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各个业务节点必须做到规范严格,功夫到家。

二、任务书:读懂

毕业设计任务书是进行毕业设计的纲领性文档资料。要你做什么、完成什么、其中技术指标、参考文献以及过程的时间节点、任务节点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你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其读懂。初读不明白是正常的,关键是能提出问题。切忌以下三点:一是同学间相互比较,认为别人的题目容易,我的题目难度大;二是只了解其一,不统观全局,认为懂一点做一点,做到哪里算哪里;三是看到任务书,一头雾水,糊里糊涂,不去深究也不质疑,跟着感觉走,认为到时候总能过关的,真的到了要提交论文前才醒悟,可为时晚矣。

当前毕业设计任务书是由指导教师为主导提出的,鉴于毕业设计的定位是相同的,每个学生的任务虽各不类同,但要求是统一的。每个题目各有特点与侧重,难易程度总会有些差别,况且老师在成绩评定中会给予考虑的。

三、开题报告:详实

在读懂任务书后就要准备填报开题报告,填报开题报告的前提是阅读一定量的文献。首先把任务书中推荐的文献一一拜读,其次根据文献中推荐的参考资料再阅读一些。其中尤要关注的是前人(国内外学者、本院学哥学姐)对你这个题目做了些什么、结论是什么,他们所做的工作值得你可取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与不完善之处。目的要自己明白:根据任务书要做什么、怎么做、技术路线如何设定、关键问题及难点问题在哪里,要心中有数。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技术路线在留有余地的基础上安排好任务节点、时间节点。

开题报告一定要亲自先拟出大纲初稿,经指导老师审阅OK后就可正式成文。开题报告通过后你就可以按部就班开展了。在此注意两点:一是报告虽已成文、核准,而执行中不可避免地要作相应调整,此时要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切忌自作主张,以免失控。二是在阅读文献过程中,不是读读而已,还要作好笔记,以备日后书写论文提供资源。

四、答疑:积极主动

答疑环节是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重要一环,很多学生不善于利用。各位指导老师都会公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相互交流的时间、地点,通常是指导老师对所指导的学生都会统一会见。每个学生都要为见面作好汇报的内容:前段时间做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准备下阶段做什么?对于问题简单的,老师当场会解答,而对于一时难以说清的问题,老师会日后单独安排个别答疑。答疑中不怕有问题,就担心你提不出问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相长。老师要有宽阔的胸怀,学生要有勇气、胆识,要有钻劲。学问乃是要敢问、善问,你才能学到手。

五、过程:按部就班

按开题报告的安排,从容有序地进行。每日、每周、每月按计划进行。一周小检查,一月大检查,完成与否。出了问题找其原因,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要拖延时间。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要靠常开夜车,也不要闷声大发财。休息、活动、娱乐是必须的,但要自律,因任务在身,常惦在心中。任务不怕完不成,就怕拖拉误事。

六、论文(设计):规范

论文撰写按学校、学院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培养从事科研文档所必须的素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论文的前言(绪论)要说明课题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结论以及对社会、企业、学科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2.论文的结论要概括说明研究成果,分析其特色与创新点,同时指出鉴于精力、时间所限,尚不完善之处,以及需进一步探求的问题望后人继续探究。

3.论文中分清章、节,文中公式、图表都应规范,其标号应按本论文次序编排,不应按参考文献一一照搬。

4.论文最后致谢,除向亲人、指导老师及同学表示谢意外,更应向校、院及全校教师员工致谢。

5.工程图纸要规范,标题栏要符合标准,说明部分要详实,因为这是工程师的语言。工程上由于图纸问题而引起的失误大有人在。

6.论文及图纸中力避错别字。

论文(设计)完成后自己潜心地阅读检查两遍后才向老师提交。

七、答辩:从容

金秋季节,五谷丰登收获期。毕业答辩是为你在校提供最后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此你要精心准备从容应对。在论文(设计)提交给指导老师后,认真按老师的指导进行修改与完善,同时要准备下列事项:

1.答辩前

毕业答辩前最好将论文的内容概要提炼作成510minPPT, 着重阐述课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水平分析、研究完成的主要内容、心得、特色与创新点。内容要精炼,尤其是文字说明部分要突出重点,必要时通过图表来表达。根据PPT写一份较详实的答辩提纲, 并请指导老师过目认可。然后按规定时间自己先试讲12次,试讲时可以请23位同学旁听,倾听他们的意见。

2.答辩中

既不要紧张,也不能草率。胸有成竹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按规定时间从容地表述,切不要照本宣读或词不达意任意超时。尽管面对的是众多老师,但要做到“目中无人”,以我为中心,掌握好节奏。自述后要专心听老师提问。回答问题可以问一答一,也可以将若干老师提的问题归纳为几个回答。其中尤要注意不要答非所问,信口发挥;对概念不清的问题或一时对问题摸不清头脑可以略缓冲一下,来一句“外交词令”:“请老师把问题再表述一下”,趁此良机自己快速思索一下。对一时无把握的问题,不宜直接回答“Yes”或“No”,而是逐步分析后,导出“可能……”,“我想……”,“应该……”,切忌说错话、糊话,自然在答辩舞台上应衣着得体、整洁,精神饱满谦恭。

3.答辩后

毕业设计成绩是大家十分关心的。当前我校毕业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30%40%)、主审教师评分(30%40%)、答辩评分(20%30%),各学院间略有差别。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快乐地经历了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提升了自己综合知识的能力、书面文字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只要在全过程中做了你该做的一切,一般通过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得“优”也是不易的。各档成绩幅度很大,如良档分良+、良及良-,它们到底差别多大难以说明。总之一句话,成绩是暂时的,能力的提升是你一生享用的。